
中国古代服装演变史(精简版)
最近刷纪录片《中国》,诗书礼乐,羽衣云裳,从岁月深处走来,传承着久远的血脉。最吸引礼承君眼球的是服章之美,打开中国历史朝代,一一寻找他们的服装记忆。
资料参考:微博装束复原、朝代装束、桑纈。“中国装束复原小组”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依然静静的做着千年前的服饰,让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历史。
春秋战国
(公元前770年-公元前221年)
深衣(直裾、曲裾)起源于虞朝的先王有虞美氏,把衣、裳连在一起包住身体,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,深衣的特点是长衣大袖,以礼服最为显著。
有交领、右衽、系带、宽袖等服饰构造。
秦
(公元前221年-公元前207年)
秦贵族女性装束,头梳歪髻,身着黑色直裾袍服,系刺绣宽腰带、以金带钩固定,手持玉圭。
秦文化以黑色为尊,贵族服饰也崇尚黑色,秦咸阳宫遗址壁画多有表现。
其所佩戴的炸珠嵌宝金牌饰、红玛瑙碟型珠项饰,复原自马家塬出土实物,该项饰的搭配组合形态来源自更古老的时代,如春秋早期芮国墓葬出土玉饰,腰带复原自秦咸阳宫第一号宫殿遗址出土绢地锁绣绣片,手中所持的玉圭,在战汉时期的墓葬中也多有出土,属于礼器,亦是一种权力的象征。
汉
(公元前202年-公元220年)
西汉初期,统治阶级崇尚黄老思想,实行无为而治、轻徭薄赋,生活中亦提倡节俭朴素。
曲裾是一种续衽绕襟(接长衣襟形成三角,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,然后用丝带系扎)的服饰,也是古代早期的深衣,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汉朝。
不绕襟的是直裾。
魏晋南北朝
(公元220年—公元581年)
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服装,以宽博为主,对襟束腰,下着条纹间色裙,腰间用帛带系扎。
魏晋服装与汉代相比,已有较大的差异,比较典型的是在服装上加上“纤髾shao”,所谓“纤”是指一种固定在衣服下摆部位的饰品,一般是上宽下尖,行如三角,并层层相叠。所谓“髾”是指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,走起路来,飘带如飞燕般轻盈。
南北朝女子的下裳增加了降纱复裙、丹碧纱纹双裙、丹纱杯文罗裙等名色。
南朝襦裙:单衫杏子红,双鬓鸦雏色。
北朝装束受到南朝流行时尚的极大影响,“秀骨清像”与“曹衣出水”的审美情趣风靡一时。
北朝儀衛裝束:兩襠甲是模仿兩當鎧而形成的一種男子外著服裝,通常由織物等非金屬材質製作。兩襠甲與袴褶搭配穿著,腰束革帶,頭戴平巾幘,成為南北朝時期典型的儀仗著裝。
北周(初唐风格)翻领夹里锦袍,可穿可披。
隋唐
(公元581—公元907)
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统朝代,隋代及初唐,流行的女子服饰主要为窄袖高腰围长裙(襦裙),裙系到胸部以上。
<p style="margin-top: 0px; margin-bottom: 0em; padding: 0px; border: 0px; font-variant-numeric: inherit; font-variant-east-asian: inherit; font-variant-alternates: inherit; font-variant-position: inherit; font-stretch: inherit; font-size: 17px; line-height: inherit; font-family: Arial, "PingFang SC", "Hiragino Sans GB", "Microsoft YaHei", "WenQuanYi Micro Hei", sans-serif; font-optical-sizing: inherit; font-kerning: inherit; font-feature-settings: inherit; font-variation-settings: inherit; vertical-align: baseline; text-wrap: wrap; clear: both; min-height: 1em; caret-color: rgb(34, 34, 34); color: rgb(34, 34, 34); letter-spacing: 0.544px; background-color: rgb(255